为什么规避外观设计专利?
看起来是一句废话;但是,这个问题蕴含了一种产品开发的思路。
当我们谈起设计的时候,原创固然重要,会抄也是一种必备能力;
抄什么、怎么抄?搞清楚这两个问题,产品开发就不会盲目押宝。
首先,抄什么?那必然是的产品设计;卖得好,能赚钱的产品才是的设计。
抄爆款,可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复制:
需要对数据足够敏感,识别哪些是真爆款,哪些是假数据;
需要准确把握市场趋势,判断产品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;
提取爆款元素,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。
选好对标产品之后,下一步就是找设计师具体设计。
模仿一款产品去设计,坊间有一种说法是,只要有3处不一样就可以规避专利,也有说5处的。
无论是3处还是5处,都是没有依据的。
一个简单的逻辑:如果判断是否专利侵权这么简单,那每年就不会有那么多外观专利纠纷。
判断外观专利是否侵权,关键在于,它是否会引起普通消费者的误解。
典型的案例就是,康师傅和康帅傅;眼看过去都一样,细看到处都不一样,但是依然构成侵权。
在参考爆款产品进行设计时,即便你改了每一个细节,但是只要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眼看过去,两者容易混淆,那就很可能构成侵权。
所以,有时候设计师狡辩说:你要仔细看,每一处细节都改了。
不好意思,消费者也许不懂设计,消费者也不会仔细看;只要消费者觉得像,产品就需要再打磨。
对于产品设计的像与不像,不同行业也有不同阈值;
比如手机行业,现在各家手机外观看着差别不大,不点亮屏幕,根本无法分辨;但是我们很少听说手机行业存在外观设计侵权的案例。
因为手机产品的特殊性,所以在讨论手机外观设计是否侵权的时候,这个像与不像的阈值就很高。
再比如家具行业,尤其是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家具,是外观专利纠纷的重灾区;只要抄的有一点像,判外观侵权的概率很高。
所以,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候,也要对行业里外观侵权判断的标准有一些了解;好的渠道,就是去查行业内一些外观专利侵权的法律文书。
讨论像与不像的时候,有一个前提是,两款产品是同一品类;
假如跨品类了,即使外观设计很像,就不容易构成侵权。
比如设计一款外观跟Iphone一模一样的文具盒,那就不存在侵权的问题。
跨品类模仿设计的时候,并非完全没有风险;
假如某个外观被注册成了一个IP,典型的米老鼠的形象。
产品设计的时候,不管什么品类,都不能随意用这个IP形象。
不过米老鼠这个IP形象版权,在2024年1月1日正式到期,现在公众可以自由使用了。
所以,这里又出现一个概念,叫“版权到期”。
不论是IP形象,还是专利,都有保护期;外观设计专利国内保护期是15年。
保护期到了,这些专利、IP就成为了人类共有的知识;公众就可以自由使用这些知识。
所以,有时候看到市场上几家都在生产销售同样的产品,但却没有专利纠纷;有一种可能就是,他们使用的是已经过保的专利。
典型的,就是仿制药市场;
通过专利保护,可以让原研药厂通过提高售价,来收回研发成本,并赚取合理利润;
设定一定的保护期,可以让更多普通人买到低价的仿制药,让药品专利造福更多人类。
所以,知识产权保护,终归宿是造福全人类;
但是,造福全人类之前,先要造福知识的创造者;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来创造更有价值的知识。
了解更多可以致电咨询;
常理企业服务旨在为客户创造价值,提供品质服务,请您放心。十年+经验咨询老师,全程跟进,服务。